2014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作者:发布时间:2014-09-03浏览次数:863

      今年下半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将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大学生集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讲话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讲话精神作为本学期教学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讲话精神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一要组织学生认真研读讲话原文,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领悟讲话的基本内涵,领悟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二要从整体上有机统一把握讲话精神,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三要着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把握精神实质。四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

 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二要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重点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三要坚持不懈地推动实践养成,丰富和拓展适合大学生的实践载体,着力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能力,推动大学生群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三、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立场是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目标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保持高压态势。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把握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的事实说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坚定反腐败斗争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二要深刻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科学认识中央始终坚持反腐败要标本兼治。三要准确把握中央已相继出台多项改革措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这些都将成为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铁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准确把握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思路和部署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要清醒认识当前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经济运行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经济下行和风险增大的边际变化,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一要准确把握中央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二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三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同时放管结合,加强市场监管。四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五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民生社保等有效供给,准确把握存在的各种风险。完善创新驱动政策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医药卫生事业;采用有效方法应对和化解不同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正确理解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上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各业运行平稳。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上,需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粮食生产保持“十连增”,但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趋紧。为此,中央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客观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监测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6%以上,总体来看,是有保障的。之所以出现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小而散、数量庞大,经营方式落后、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加上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长、产业链条长、开放度高,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购环节等都可能出现质量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局部存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后将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发展规模经营,都需要让土地流转起来。需要强调的是,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不能脱离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应当与农民转移速度相适应,与当地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与社会化服务能力相适应,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更不是进度越快越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能强制推动,包办代替,搞一刀切。

六、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与措施

  2014年,中央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协调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当前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形势与困难,坚定对改革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一要认清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风险明显加大,要明确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领域的矛盾和冲突,理性认识暴力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不信谣不传谣,不盲从和参与过激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团结。三要全面了解中央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是加快形成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筑牢公平公正之基。二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七、广泛组织开展主题纪念活动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南京大屠杀发生77周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要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纪念活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要突出宣传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宣传必须服从对日斗争大局需要,坚决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更好地向国际国内传播和平正义正能量,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团结奋斗。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要结合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深化和拓展庆祝活动的思想教育内容,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教育。鼓舞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集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了解增长格局的新变化

  世界经济正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企稳复苏轨道,但依然存在下行风险。发达国家政策调整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不稳,将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两大不确定因素。关注世界经济需要了解其新动向新变化:一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加速复苏,但步伐不一致。美国经济开始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强劲的反弹,金融体系修复初见成效,能源成本降低促进制造业回流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在发达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逐步消退,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但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复苏势头脆弱。日本结构性改革迟迟不到位,“安倍经济学”刺激效应递减,无力实现可持续复苏。二是新兴经济体保持较高增长率,但增速继续放缓。俄罗斯、南非经济出现负增长,印度、巴西增长低于预期。印度、印尼、巴西、南非等国面临双赤字、高通胀问题。三是世界经济形成“双引擎”驱动的增长格局。以新兴经济体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复苏,其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接近发展中国家,将与发展中国家共同驱动世界经济增长。

 二、大国关系不断调整,把握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对外政策酝酿新的调整,大国关系也将随之调整,地缘战略博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大国关系调整有两条主线:一是俄罗斯同美欧围绕乌克兰走向展开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较量。乌克兰反对派发动政权更迭,打破了俄与美欧在该地区的战略平衡。俄强势反击,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与美欧关系对立加剧,双方地缘政治博弈更加激烈,危机同时加速了欧、俄、美的能源安全战略调整,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二是美国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地区政治安全局势将更加复杂。美国对亚太地区加大投入,明确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年内将完成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订,重申对韩国安全承诺,同菲律宾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支持菲律宾、越南将南海问题诉诸国际仲裁。与此同时,美也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中美两国高层和各领域保持对话沟通势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举行,中国海军首次派舰艇编队参加美国主办的“环太平洋”多国海军军事演习,美国总统奥巴马按惯例将出席今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三、周边地区发展形势良好,清醒认识存在的诸多风险和挑战

  我国周边地区充满生机活力,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潜力,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存在着很多积极有利因素:一是我国周边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上升。在中国带动下,周边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二是周边地区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自贸安排谈判继续推进。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获得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三是周边地区努力弥补安全合作短板。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为推进亚洲地区安全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周边地区的诸多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一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通过新《国民投票法》并提出最早将于2017年修改和平宪法,通过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在历史、岛屿问题上不断发起挑衅,引起邻国担忧。二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再度升级。朝鲜宣称将进行“新型”核试验,美韩举行大规模军演对朝施压。三是阿富汗进入政治、安全、经济过渡的关键之年。阿举行总统选举,将给阿政局带来深层次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计划于今年年底撤出作战部队,阿政治和解、经济重建和安全前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上升。

四、地区热点问题有所缓解,深刻认识国际安全威胁的多样性

  伊朗核问题进入全面协议谈判的新阶段。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继续保持对话势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进展予以积极肯定,美伊关系继续改善。叙利亚问题在销毁化学武器与推动政治解决的双轨渠道上向前推进。叙利亚化武已销毁超过92%,现任总统巴沙尔成功竞选连任,军事手段无法带给叙任何一方“决定性胜利”,推动销毁化武与政治解决进程双轨并进,才能使叙危机走出战争阴影。埃及政治转型持续推进。前军方领导人塞西当选总统,埃政治过渡进程有望按军方公布的路线图继续向前推进。巴以和平在杀戮和仇恨中一步步走向崩溃,和谈是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正确途径,国际社会仍将继续加大斡旋努力。

  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上升:一是恐怖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全球反恐形势更加严峻。马里、肯尼亚、尼日利亚、索马里等国反恐形势严峻。全球暴恐事件日益呈现常态化、分散化、个体化等特点。国际社会加大联手打击“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力度,构成全球反恐新的重要战线。二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强势回潮。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攻占伊部分地区并宣布成立伊斯兰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兴起,将给国际政治安全形势带来新一轮深刻变化。三是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棱镜门”事件继续发酵,欧美间政治互信受到冲击。国际社会要求加强网络安全合作、提升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作用的呼声高涨,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面临新机遇。

 五、中国外交开拓进取,全面理解中国外交的政策举措

  2014年是中国外交的全面开拓之年。下半年有六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构建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用更多合作成果充实其内涵。扩大中俄各领域务实合作,确保中俄关系始终在高水平上运行。加强中欧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提升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大国的团结合作。二是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深入贯彻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办好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促进阿政治和解和经济重建。三是进一步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扩大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积极加强同拉美国家关系,推动中拉整体合作迈出新步伐。为妥善解决叙利亚、伊朗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更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发挥中国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服好务。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提高中国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五是进一步办好主场外交。办好APEC峰会,推动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的持久发展与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六是大力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向世界诠释惠及世界的中国梦、坚持和平发展以及正确义利观等思想理念,培育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苏ICP 备0500712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